關稅提高可能為美國帶來停滯性通膨?
聯博認為,對經濟最重要的影響將是持續高漲的通膨及美國民眾對進口商品價格上漲的反應。如果關稅只是一次性調整,可能不會在長期對美國民眾和企業產生重大影響。然而,目前最關鍵的問題是,新的關稅計劃會被實際執行?還是透過國與國間的談判而有機會翻轉?新的關稅計劃是否會開啟全球保護主義的新時代?市場投資人將密切關注聯準會接下來對可能上升的通膨與經濟成長惡化的反應,以判斷其是否預期關稅引發的通膨是一次性或暫時性的事件,還是對經濟帶來更持久的壓力。
聯博債券團隊的觀點為何?
今年以來,債券在波動劇烈的金融市場環境中繳出較股票更為出色的成績單,創造相對穩定、提升下檔保護的表現。聯博認為,未來12-18個月,經濟增長將放緩、債券殖利率可望進一步下滑,有助於推動債券價格上漲。在此同時,聯博維持認為聯準會將於年底前降息3碼的預測,且此次循環的最終降息幅度可能更勝於此。
儘管經濟放緩與關稅帶來的通膨壓力之間的拉鋸將更形劇烈,並牽動利率走勢,但我們仍舊認為,每當股市下跌,公債殖利率仍能因下滑、價格上漲,而使債券部位足以抵銷部分股市部位所帶的跌幅,尤其是具備避險功能的美國公債。
多元債券配置、靈活調整利率敏感度、主動選債均有助於債券投資組合因應當前市況。政策與法規的改變,及經濟增長轉弱的幅度,對不同產業與公司會造成不同等級的影響,舉例來說,能源及金融產業可能因監管放鬆而受惠,而依賴進口的零售產業則將受到關稅較大的衝擊。與景期循環連動度較高的產業、信評較差如CCC級及以下的公司債、與信評較差的證券化資產較可能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此時,多元債券能同時兼顧因經濟放緩產生的信用風險,與因通膨壓力產生的利率風險。公債、機構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Agency MBS)、投資等級公司債能降低信用風險,而利率敏感度較低的非投資等級公司債、證券化資產能降低利率風險。
聯博股票團隊的觀點為何?
聯博股票團隊認為,關稅與貿易戰對於市場的影響並非長遠的。回顧2018年美中貿易戰,即便當時市場一度擔憂貿易戰將導致經濟衰退,然最終企業受到的影響其實相對有限,美國股市在歷經2018年的震盪後,2019年全年美國S&P500指數漲幅近20%。同時,2018年當時,除了關稅議題外,聯準會也處於升息循環。目前聯準會的降息途徑雖曖昧不清,但聯博仍預期今年聯準會將進一步降息,若經濟展望因關稅趨緩,聯準會有可能依數據而改變其降息步調,為往後股市評價帶來支撐。
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將會影響企業決策,部分企業對於未來幾個季度的投資可能收斂或延遲。未來幾個月投資人可能面對的是一個經濟相對收斂的市場環境。談判結果預計會影響市場情緒,然而目前談判時間表尚不明確。
在經歷了今年第一季的震盪後,展望後市,當川普的關稅底牌已經掀開,除了談判的時間表與協商條件外,預料市場未來將更為關注川普政權在減稅與法規鬆綁的議題,以提前因應2026年期中選舉。
檢視今年以來美國S&P500指數的變化,可以發現,近期的股價修正,多來自於評價面的修正。若檢視企業獲利成長,即使經歷關稅議題影響,目前市場仍預期美國S&P500指數2025年~2026年每股獲利仍可達10%以上成長。代表近期市場波動,主要是反應風險情緒變化,而非企業獲利基本面變差。
3月期間,美國S&P500指數自2月高點修正10%不免讓投資人擔心市場陷入修正格局。然歷史數據顯示,即使在健康的牛市,一年出現1~2次超過10%的修正為常態。若企業基本面仍相對穩健,指數在修正後通常歷經3~4個月後可以回到前期高峰。這代表短線的修正,不但可以為長期投資人帶來相對較佳的進場時點;對於那些較為在意中短期報酬的投資人,也不妨可視為技術面上的較佳買點。無論如何,近期修正提醒了投資股市並非永遠一帆風順,而漫長的牛市中若股市出現10%、甚至以上的修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聯博建議投資人投資股市仍應採取長期投資角度,並從基本面發掘那些長線不受短暫外在經濟環境影響、擁有長線增長潛力的公司,來打造具備韌性的投資組合。
品質選股為上策,可適時介入那些因市場情緒而被錯殺的好公司。今年以來,除了關稅議題外,平價AI演算法公司DeepSeek橫空出世,也為美國超大型科技巨頭帶來股價震盪。主動型投資人,或因投資邏輯與選股偏好,而加碼或減這些股票,然平心而論,美股七雄多為目前投資市場中品質數一數二的優質公司,擁有極佳的現金流量創造能力。舉蘋果公司為例,2024年即創造了108兆美元的營運現金淨流量,約當於2024年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的交易量。而近期美股七雄的股價修正,反而創造了更具吸引力之評價。從本益比的角度來看,彭博美股七雄指數未來12個月本益比約為26x,相較於2024年底下滑了24%,已略低於五年平均本益比了。
而類似機會,不僅限於美國科技股。聯博認為平價演算法將帶動AI應用普及,故在選股上,會更側重於那些相對不受關稅影響,且將受惠AI應用之公司,如軟體、工業與醫療公司。而這些公司也普遍存在於歐洲市場與日本市場,評價面上也相對具優勢。故多元且分散的布局,是在市場波動中,創造較佳回報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