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文章列表

資金甦醒,美股牛市開跑?


2023-06-25




 

股市終於迎來資金關注,6月14日當周全球股票型基金淨流入為220億美元,大幅超過前值80億美元,而今年以來停泊在貨幣型基金的資金終於鬆動,淨流出379億美元。資金流動的主因是來自於美國股市,全球資金連續三週流入美國股票型基金1,目前投資人焦點聚焦於美國科技股,特別是AI產業鏈的發展。

近期美國就業數據強健、通膨數據轉趨溫和、加上美國債務上限危機解除,整體市場風險情緒轉樂觀,種種利多因素帶動美股表現,截至6月9日,標準普爾500指數已從去年10月份低點上漲逾20%,突破技術性牛市的門檻。美股年初以來的強勢表現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可望持續上攻?聯博認為,雖然經濟成長將趨緩甚至陷入溫和衰退確實是一大隱憂,但從兩大利多來看,我們仍相對審慎樂觀看待美股後市。

聯準會升息循環結束後,美股往往有不錯表現

 

歷史經驗顯示,通常在聯準會停止升息後一年,美股通常有所表現。自1954年以來共計13次升息循環(不包含本次升息),在聯準會最後一次升息後一年,美股平均上漲14%(圖一)。

圖一:聯準會停止升息後,美股可望有所表現

目前預估與過去績效不保證未來結果。投資人無法直接投資指數,且指數報酬不代表任何聯博基金之績效表現。指數未經管理,因此報酬未反映主動式基金管理之相關費用與支出。以上內容並非投資建議。統計自1954年後,計有13次升息循環之指數價格表現 (不含2022年升息循環)。截至2023年2月28日。資料來源:Datastream, Haver Analytics, Goldman Sachs Global Research與聯博。

 

美國企業盈餘成長有落底回溫的跡象

 

美國第一季財報表現獲利優於預期的企業超過70%,市場逐漸開始上修對於企業獲利的展望(圖二)。此外,受惠中國解封,有助帶動海外需求回溫,美國企業盈餘可望在上半年落底後於下半年倒吃甘蔗,有助帶動股價表現。

雖然聯博認為美股後續有撐,但值得投資人留意的是,美股年初以來的漲勢明顯集中於幾家超大型科技類股。因此,對於現在想要進場布局美股的投資人來說,如何避免追捧那些評價已經過度膨脹的個股,並精選出具備長期成長潛力、且評價仍具吸引力的高品質投資標的,將是一大關鍵。聯博建議,投資人不妨從科技、醫療、與消費這三大較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成長型產業,發掘長期投資契機。

圖二:第一季財報公布後,美股企業盈餘成長可望落底回溫

目前預估與過去績效不保證未來結果。投資人無法直接投資指數,且指數報酬不代表任何聯博基金之績效表現。指數未經管理,因此報酬未反映主動式基金管理之相關費用與支出。資料來源:彭博與聯博,截至2023年5月20日。

 

科技:人工智慧浪潮襲來,聚焦長期受惠AI趨勢的企業

 

去年底問世的ChatGPT一炮而紅,掀起一波人工智慧革命,年初以來相關類股表現一枝獨秀,堪稱得AI者得天下。我們認為AI不再單純是技術開發,而是具有將技術轉化為商機的潛力,並可望帶動產業與服務升級。根據預估,2023年AI軟體佔整體AI市場超過8成2,未來可望進一步帶動AI服務、AI硬體等項目成長。

我們預期科技企業將爭相設法將AI科技融入產品,在2030年,全球AI市場總規模可望達到9000億美元。因此,投資人不妨開始伺機布局長期能受惠AI熱潮的企業。不過,考量今年相關類股已經有顯著的漲幅,投資人應避免追高那些短期漲多但沒有長期成長基礎的題材,而是聚焦獲利能見度較高的企業。

醫療:AI創新可望成為驅動醫療產業的動能

 

醫療一向是剛性需求,即使總經環境緊縮,民眾對醫療保健產品與服務的需求也不至於顯著下滑,加上持續受惠人口老化、醫療創新等長期趨勢,因此,聯博認為美股投資人不妨適度布局醫療保健類股,以因應經濟放緩等不確定性。

創新是驅動醫療產業變革的動能之一,而醫療系統擁有大量的數據,因此AI可望能促進醫療產業更有效管理,不少醫療保健公司、製藥公司也開始探索AI應用,為病患、醫療體系增加效率。但目前AI在醫療產業的應用仍在開發階段,不同的創新技術是否有潛力轉化成具商業應用與獲利的機會,仍需時間應證。

目前我們認為有部分機會值得關注。一,研究和開發,提高臨床藥物的成功率;二,臨床試驗,藉由數據分析可增加招募有意願參加臨床試驗病患的效率;三,商機開發,減低新藥物上市的難度,幫助製藥公司媒合新藥物與具潛在患者需求的醫生;四,病患服務,藉由AI更快分析患者症狀,輔助醫生更快速診斷罕見疾病。

消費:尋找具備訂價能力且較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標的

 

在經濟放緩且通膨尚未完全降溫的環境下,消費者可能縮減特定消費支出,但民眾對食品、飲料等必需品的支出則相對不受景氣影響,因此,這類型的消費題材也是投資組合能夠對抗經濟放緩的一大利器。

聯博認為,具備訂價能力、擁有高市占率的必需消費品題材,可望持續有所表現。此外,中國解封後,隨著消費者支出回溫,有助挹注特定精品品牌表現。因此,若消費品牌之營收有相當比例來自中國,也可望較為不受歐美經濟動能疲弱的影響。

整體而言,美股後續仍有上攻的動能在,但在經濟放緩的環境下,企業獲利前景仍難以大鳴大放,投資人不妨聚焦具備營運韌性的成長型公司,因為這類企業不僅長期成長動能可期,也相對能抵禦經濟逆風的衝擊。

1. 資料來源:Goldman Sachs;資料日期:2023/6/14。

2. 資料日期:2023年3月16日;資料來源: BofA Global Research, PwC Analysis與聯博。

 

風險聲明

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本文件反映聯博於編製日之觀點,其資料則來自於聯博認為可靠之來源。聯博對資料之正確性不為任何陳述或保證,亦不保證資料提及之任何估計、預測或意見將會實現。投資人不應以此作為投資決策依據或投資建議。本文件資料僅供說明參考之用。投資於新興市場國家之風險一般較成熟市場高,也可能因匯率變動、流動性或政治經濟等不確定因素,而導致投資組合淨值波動加劇。另投資人亦須留意中國市場特定政治、外匯、經濟與市場等投資風險。[A|B] 是聯博集團之服務標誌,AllianceBernstein®為聯博集團所有且經允許使用之註冊商標。 ©2023 AllianceBernstein L.P. ABITL23-0619-04


回到文章列表 原文連結



本資訊僅供參考,實際數據以官方公佈資料為準。 本站自當盡力為使用者提供正確的意見及消息,但如有錯漏或疏忽,本站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紅漲綠跌 綠漲紅跌 回復預設(刪除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