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聯博要你知道的三件事:
1. 經濟數據疲弱,市場信心指標則改善。
2. 對外資拋售美公債的擔憂被過度放大,但對殖利率曲線的配置仍屬關鍵。
3. 以短期信用債、中期公債與全球多元配置組合來管理下檔風險。
發生什麼事:地緣政治風險又起,市場波動加劇
儘管總體經濟數據發布相對稀少,市場波動卻明顯加劇。多項經濟數據顯示經濟動能放緩:持續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創下新高,反映出就業市場正逐步轉弱。5月CPI與PPI連續第四個月低於預期,零售銷售數字則出現今年以來最明顯的0.9%跌幅。不過,市場信心方面的數據則有所改善。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在6月止跌回升,主要受到短期通膨預期下降推動,但這可能只是反映近期貿易強硬言論暫時降溫所帶來的心理緩衝。
中東地緣政治風險再起,以伊事件推升油價與金價、美元升值,但美國公債在事件發生後未立即反應,反映市場對傳統避險資產角色產生疑慮。
市場透視:美公債仍具吸引力,但市場神經漸緊繃
今年市場最穩定的變數,可能就是「不確定性」本身,但這並不代表投資人應該停滯不前。近期重大地緣政治事件發生後,美國公債未如預期反應,顯示市場正在即時重新評估傳統避險資產的角色。目前並無明確外資撤出美國公債的證據,4月數據顯示,私人投資淨賣出530億美元,但外國政府相關資金與私人投資合計則增持120億美元。不過,財政永續性、貿易碎片化與央行獨立性等議題,已開始影響長債的風險溢價(Term Premium)。
整體而言,美國公債的吸引力仍在,外資參與度也維持穩健,但市場對赤字擴張、債務政策與資金流動變化益發敏感。經濟成長雖尚未明顯走弱,但動能減緩,加上關稅效應,我們預期下半年成長將趨緩。在利率方面,市場雖多聚焦於聯準會的中位數預測,但實際上政策意向呈現分歧。若就業放緩、通膨預期穩定,聯準會可能會比市場預期更快行動。
投資對策
在財政不確定性升高、央行政策動態持續演變,以及市場反應出乎意料的背景下,我們認為債券投資策略應兼顧創造收益與韌性。
第一,就當前環境而言,地理與產業的多元配置能帶來額外價值,尤其是在各地利率走勢與通膨壓力出現分歧的情況下。布局全球的投資策略可在主權債、貨幣與信用債間靈活調度,補充美國公債的不足,以強化彈性與潛在韌性。
此外,短天期非投資等級債券殖利率仍接近數十年來高點,提供類似股票的潛在報酬,同時承擔較低的信用波動與利率風險。更重要的是,由於短天期債券對利差變動的敏感度較低,以及較高的平均信評水準,相對傳統非投資等級債券更能提供下檔風險緩衝。
最後,中天期公債避開了長天期公債受預算發展狀況與期限溢價重新定價的衝擊,同時仍能帶來相較短天期公債較高的收益,是對抗成長放緩或政策轉為鴿派相對有效的避險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