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列表第45頁
上一篇:地緣政治風險加深全球市場波動? 下一篇:美國調高中國進口貿易關稅,對於高收益投資組合有何影響?

聯準會將如何結束升息週期2018/04/09


Eric Winograd 聯博美國資深經濟學家

聯準會在3月20日至21日舉行政策會議,決議將聯邦基金利率調升25個基本點。然而聯博認為,除了短期走勢之外,投資人更應關注本次升息週期將會如何收場。

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會議開始前,市場早已預期官方將會調升短期利率一碼,且機率高達96%,因此這次市場將焦點集中於2018年聯邦基金利率的走勢,具體而言,便是聚焦於顯示委員會對於2018年利率預測的「利率點狀圖」。

聯博認為,市場已過度聚焦短期利率走勢,今年無論是升息3次還是4次 (聯博一直以來均預期4次),對經濟的影響其實不大。然而,聯準會如何結束這次升息週期,才是值得關注的重點。

因此,在此有兩個觀念特別值得討論,一為中性利率 (Neutral Rate),一為終端利率 (Terminal Rate)。

中性利率:貨幣政策的甜蜜點

當貨幣政策既不寬鬆亦不緊縮時的利率,便是中性利率;換而言之,中性利率既不會刺激經濟成長,也不會減緩經濟成長力道。此外,中性利率又稱為均衡利率,是聯邦基金利率的理想狀態,此時的經濟與通膨率皆自然而穩定地成長。

聯準會每季都會提出中性利率預估值 (又稱長期聯邦基金利率),聯準會在過去幾年已將此數據從4%大幅調降至目前的2.8%。

中性利率之所以大幅下滑,主因在於隨著美國人口逐漸老化,潛在經濟成長率亦正逐漸走低。此外,週期性因素也拉低了中性利率水準,因為在經濟成長趨緩時,經濟體所能承受的利率水準也較低。

部分分析師認為,隨著經濟環境逐漸改善,週期性因素轉強,中性利率預估值也會跟著上調。也就是說,未來幾年的升息空間比目前市場預期的還要大。聯博認為,聯準會目前還不會調升中性利率預估值,不過即使調升,市場可能還低估了升息週期結束時的利率水準 (亦即終端利率)。

終端利率:升息週期的最終利率水準為何?

當升息週期走到最後時,各國央行無不希望其終端利率水準與中性利率相當,讓經濟處於穩定的平衡狀態。但問題在於,央行無法即時知道中性利率為何,因此常會有高估的傾向,故當升息週期結束時利率往往過高,進而導致經濟成長趨緩,且常以經濟衰退收場。

市場同樣也不善於掌握終端利率與中性利率的關係。當市場在分析未來利率走勢時,往往只預測中性利率,美國尤其如此。換而言之,市場容易低估升息週期結束時的利率水準。

市場可能再次低估升息力道

同樣的現象亦發生在本次升息週期,聯博認為目前風險明顯偏高,因為升息超過預期的機率較大。目前,通膨正在走升,而根據過往經驗,當通膨上揚時,聯準會的升息力道通常比市場預期的更為積極。

儘管如此,聯準會此次過度預期中性利率的幅度可能相對較小;聯準會的升息腳步較過去緩慢,因此可望能夠及早發現利率是否遠高於中性利率。此外,部分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似乎亦有意願讓通膨率暫時超過2.0%的目標值,降低在升息週期尾聲時積極升息的必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聯準會主席鮑威爾 (Jay Powell) 在此次會議對利率短期走向的說法,雖然是市場關注焦點,但聯博更關心的是他對長期走勢的看法。在升息週期結束之際,若是聯準會希望終端利率與中性利率相當,則可能必須讓通膨超過目標值一段時間。

從此次會議可看出,鮑威爾其實並不排斥這樣的策略,顯示出未來幾年的升息步伐相對緩和,如同目前市場價格所反映。然而,此議題對經濟前景的影響更為重要,而非短期利率走勢。

上一篇:地緣政治風險加深全球市場波動? 下一篇:美國調高中國進口貿易關稅,對於高收益投資組合有何影響?

本資訊僅供參考,實際數據以官方公佈資料為準。 本站自當盡力為客戶提供正確的意見及消息,但如有錯漏或疏忽,本站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紅漲綠跌 綠漲紅跌 回復預設(刪除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