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準會升息目標多變、方向未明2016/09/30Joseph G. Carson 美國經濟學家暨董事-全球經濟研究 雖然看好經濟與就業市場,聯準會在9月20日至21日的會議,仍維持利率不變。聯準會並指出「升息條件已逐漸成熟」,暗示不久可能有升息舉動。然而,此次決定卻有三名成員持反對意見,認為應該立刻升息。至於聯準會究竟要看到何種跡象才會再次升息,讓包括聯博在內的市場觀察人士都感到疑惑。 聯準會決定「無為而治」聯準會於9月20日至21日公開市場委員會會後新聞稿的指出,各理事認為經濟與就業市場的表現正面,且自7月份會議以來,「就業市場持續回溫,經濟活動的成長腳步亦加快。」聯準會最後的結論是,升息條件日益成熟,有望逐步朝利率政策正常化的方向邁進,但仍有待「更多證據」的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聯準會主席葉倫 (Janet Yellen) 3個月前才在6月份記者會提出:「就業市場出現減緩跡象,我們必須確保經濟成長的根本動能並未消失。」自6月份會議之後,新增就業人數成長暢旺,單月平均增加24萬人,而第三季年化經濟成長率目前亦超過3%,但縱使有這些正面發展,聯準會卻稱尚須看到更多證據。 如何才能讓聯準會升息?論調轉變9月份公開市場委員會記者會中,葉倫被問到對於不升息、並不斷改變目標的做法有何「解釋」。她回覆時雖然指出「本會對美國經濟的進展大致滿意」,卻未明確說明升息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升息的催化劑為何,亦是未知數。過去3個月的就業市場數據優於預期,孰料聯準會認為還不足以成為9月份升息的要素。 可以確定的是,聯準會多數官員希望看到通膨率改善的進一步跡象。葉倫過去曾說,聯準會若要推動利率正常化,不需等到通膨指標達到2%的目標。但包括塔魯洛 (Daniel Tarullo) 與布蘭納德 (Lael Brainard) 在內的幾位理事卻提出反對聲音,認為通膨率長期未達目標值得擔憂,希望看到更多通膨率改善的證據,才願意再度升息。 是否有準確的通膨指標?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率目前達1.1%,而反映經濟根本趨勢的核心CPI年增率則為2.3%。但聯準會衡量通膨現象時,偏愛使用個人消費支出 (PCE) 平減指數,亦即使用CPI成分,但權重有所不同;根據8月份預估數字,目前PCE為1%,而核心PCE達1.7%。假設目前的趨勢不變,且油價大致穩定,則兩者核心的物價指標預計在2017年初將接近、甚至超過聯準會的2%目標。 但聯博認為如此衡量通膨有個問題,因為沒有一個通膨指標能全面反映現實狀況。各國央行若為了追求明確的價格穩定目標,而以特定的價格指標訂出某個目標點或目標區間,則可能錯失或忽略了其他類型的通膨現象。央行可以透過貨幣與金融的途徑,創造出某個層面的通膨,但物價其實反映的是消費者和企業的決定。 房價並未納入消費者物價指數成分美國目前的物價成長主要出現在消費者服務與房地產,前者納入傳統物價指標,但後者卻沒有。CPI在1983年移除房價成分,改以住宅用房租取代,屬於高度綜合性的指標,無法實際衡量房價通膨。 房價未能納入傳統物價指標,聯博向來認為有爭議。因為相較於物價指數的其他成分,房價對於流動性狀況與利率的敏感度最高,且代表了對貨幣政策最為關鍵的通膨預期成分。民眾若認為房價會下跌,就不會簽下購屋長期合約。 倘若將房價納入傳統物價指標,則聯準會所謂的通膨率目標早已達成。 葉倫在此次記者會中指出,聯準會並未看到經濟過熱現象。這是該會觀察傳統物價指標得出的結論,但回顧2000年與2007年的市況,傳統物價指標表現穩定,卻無助於聯準會看到經濟中價格失衡的現象。 聯準會企圖為經濟加溫的同時,亦可能為價格已高的各種資產市場提供更多貨幣刺激。暫緩升息雖然現階段可能是正確的風險管理,但聯準會亦必須認清一點,這樣的利率結構並無任何緩衝,若資產市場日後大幅急跌,經濟恐怕無招架之力。 這個策略有風險,但以9月份會議結果來看,聯準會目前選擇走險路。
本資訊僅供參考,實際數據以官方公佈資料為準。 本站自當盡力為客戶提供正確的意見及消息,但如有錯漏或疏忽,本站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