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負利率時代來臨:解析負利率2016/03/10各國央行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再出新招,負利率成為最新的實驗手段。負利率政策未經檢驗、效果可議,且可能出現不良後遺症,對銀行業者的衝擊尤其明顯。聯博認為,「直升機撒錢」(helicopter money)可能比超高負利率更具政治可行性。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2008年倒閉後,引爆全球金融危機,各國央行為了救市,不惜祭出「非常規」貨幣政策,啟動大規模量化寬鬆方案,資產負債表膨脹到戰時也罕見的規模。儘管最後仍有許多國家難逃深度經濟衰退,但量化寬鬆確實提振了資產價格,讓全球躲掉另一個經濟大蕭條。 然而,量化寬鬆並未帶來強勁而持續的經濟成長,且通貨緊縮的陰影仍在。隨著新一波危機再起,各國央行開始尋找更激烈的救市工具,最新一個便是負名目利率。 空前的貨幣政策實驗率先施行負利率的國家包括丹麥(2012年)與瑞典(2014年),主要受匯率壓力所致──丹麥企圖維持克朗緊盯歐元的政策,瑞士則是要捍衛瑞郎兌歐元的上限(已於2015年初取消上限)。此後,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瑞典央行陸續加入負利率行列。這些經濟體在實際通膨率持續低迷之下,央行的通膨目標備受質疑,故推出負利率政策,捍衛通膨預期,同時也希望藉此減緩升值壓力。 對存款利率的衝擊有限負利率政策最明顯的影響,可能出現在債券殖利率。債券殖利率在量化寬鬆之下已面臨下滑壓力,負利率可能加深跌勢(圖一)。但儘管負利率政策上路,銀行業者並未將負利率轉嫁給一般存款戶。 負利率對企業存款的衝擊則因國家而異。以非金融企業的平均存款利率來看,歐元區和瑞典在零以上,丹麥略高於零,瑞士目前遠低於零,亦有證據顯示德國出現類似現象。 銀行獲利備受壓力既然已啟動負利率政策,央行會降到什麼程度呢?有一個考量點是,在負利率環境下,銀行業者存放於央行的準備金為負報酬率,故會轉換成零報酬率的現金。 但這是需要成本的,銀行必須提領現金儲放妥善,並為現金保險等,故在利率剛調降為負值時,銀行不太可能這麼做。然而倘若利率愈降愈低,且遲遲不升,銀行就更有誘因提領準備金。 另一個考量點是,負利率可能壓縮銀行獲利能力,尤其目前又有大規模量化寬鬆,以至於超額準備金增加,殖利率曲線走平。以歐元區為例,銀行體系的超額準備金(主要為核心國家的銀行)目前逾6千億歐元,以存款利率負0.30%計算,相當於每年「課稅」約20億歐元。 此外,有鑑於歐洲央行可能進一步調降利率,繼續購債,銀行業者支付央行的費用預計持續增加,但與整體金融體系的資產總值(30兆歐元)相比仍是九牛一毛。
本資訊僅供參考,實際數據以官方公佈資料為準。 本站自當盡力為客戶提供正確的意見及消息,但如有錯漏或疏忽,本站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