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金融體系失衡,仍是鬆綁貨幣政策的阻礙嗎?2015/03/09Anthony Chan 亞洲主權策略分析師-全球經濟研究 拜油價下跌使得通膨降溫之賜,部分亞洲央行已進入降息週期,但仍有部分國家抱持審慎態度,主因在於決策官員擔心鬆綁貨幣政策,將使得借貸比例過高、金融體系穩定性惡化。 油價大幅下跌使得通膨降溫,讓亞洲各國的貨幣政策在過去幾個月出現分歧走勢。印度與印尼央行率先降息,新加坡亦起而效尤。這些國家的央行表示,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上升以及低通膨水準造就的政策空間,皆是調整貨幣政策的主因。另一方面,韓國、泰國、馬來西亞與菲律賓央行依舊擔心降息將使金融穩定性惡化,因此遲遲不願採取行動。 儘管如此,過去幾個季度以來,多數亞洲國家的借貸成長速度已顯著趨緩,因此聯博認為,決策官員似乎過度擔心降息對金融穩定性的影響。此外,部分國家仍在觀望降息可能引發的風險,對此聯博認為,由於近年來大型企業仰賴舉債融資的程度已降低,決策官員的評估重點應針對家庭的借貸規模。 信用槓桿成長速度減緩儘管多數亞洲央行自2012年起維持傾向鬆綁政策的態度,但過去3年來銀行貸款的成長表現卻是差強人意,成長率低於長期平均值(圖一)。2014年,亞洲信貸成長率持續下降,其中又以東協國家較為顯著。 造成信貸需求疲弱的原因,包含家庭負債已經上升、政府整頓財政收支,以及出口前景不佳使得製造業者無意擴大資本支出。最近幾個月,只有台灣與韓國的信用成長率微幅改善,但成長力道仍舊低於過往的信用週期。 此外,銀行借款同樣表現持平。2008年至今,多數亞洲國家的銀行放款相對於存款比率僅微幅增加。普遍來說,亞洲銀行仍維持謹慎的放款態度。 當中例外的是,新加坡、馬來西亞與印尼等國的銀行借貸逆勢成長。在印尼方面,印尼的信用週期無須令人過度憂心,因為當地信貸普及率仍低,信貸相對於GDP的比例僅36%,在亞洲地區位居後段班。至於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由於民眾為了購買不動產而擴大借貸,使得銀行放款相對於存款比率上升。儘管兩國的信用週期確實需要主管機關多加注意,但兩國的信貸成長力道現在也已顯著趨緩。 貨幣政策的影響基本上,多數亞洲國家正處於信用成長趨緩的階段,與其擔心流動性過剩,決策官員更應聚焦信用需求疲弱的情況。但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是例外。 新加坡的貨幣政策並非以調整政策利率作為手段,且新加坡不動產價格已進入整理階段。相較之下,馬來西亞央行則應繼續避免鬆綁貨幣政策,以免房市週期出現過熱的風險。 過去幾年來,泰國負債顯著增加,但大部分是因為政府採取財政刺激措施,刺激國營金融機構擴大放款。因此,泰國房市過熱的風險有限。事實上,泰國商業銀行的槓桿比例僅略微上升,因為企業已降低對信貸的依賴程度。 同樣的,菲律賓私部門與金融體系的槓桿比例成長幅度亦甚低。韓國金融體系歷經大幅去槓桿化後,目前信貸成長已開始微幅復甦。然而,面對負的產出缺口、內需不振與名目GDP成長無力等挑戰,韓國官方當務之急應該是重振經濟成長表現。以泰國、菲律賓與韓國而言,金融穩定性惡化的風險不會是阻礙鬆綁貨幣政策的主因,且聯博認為三國央行在必要時仍有鬆綁政策的空間。 亞洲金融體系失衡,仍是鬆綁貨幣政策的阻礙嗎?2015/03/09Anthony Chan 亞洲主權策略分析師-全球經濟研究 拜油價下跌使得通膨降溫之賜,部分亞洲央行已進入降息週期,但仍有部分國家抱持審慎態度,主因在於決策官員擔心鬆綁貨幣政策,將使得借貸比例過高、金融體系穩定性惡化。 油價大幅下跌使得通膨降溫,讓亞洲各國的貨幣政策在過去幾個月出現分歧走勢。印度與印尼央行率先降息,新加坡亦起而效尤。這些國家的央行表示,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上升以及低通膨水準造就的政策空間,皆是調整貨幣政策的主因。另一方面,韓國、泰國、馬來西亞與菲律賓央行依舊擔心降息將使金融穩定性惡化,因此遲遲不願採取行動。 儘管如此,過去幾個季度以來,多數亞洲國家的借貸成長速度已顯著趨緩,因此聯博認為,決策官員似乎過度擔心降息對金融穩定性的影響。此外,部分國家仍在觀望降息可能引發的風險,對此聯博認為,由於近年來大型企業仰賴舉債融資的程度已降低,決策官員的評估重點應針對家庭的借貸規模。 信用槓桿成長速度減緩儘管多數亞洲央行自2012年起維持傾向鬆綁政策的態度,但過去3年來銀行貸款的成長表現卻是差強人意,成長率低於長期平均值(圖一)。2014年,亞洲信貸成長率持續下降,其中又以東協國家較為顯著。 造成信貸需求疲弱的原因,包含家庭負債已經上升、政府整頓財政收支,以及出口前景不佳使得製造業者無意擴大資本支出。最近幾個月,只有台灣與韓國的信用成長率微幅改善,但成長力道仍舊低於過往的信用週期。 此外,銀行借款同樣表現持平。2008年至今,多數亞洲國家的銀行放款相對於存款比率僅微幅增加。普遍來說,亞洲銀行仍維持謹慎的放款態度。 當中例外的是,新加坡、馬來西亞與印尼等國的銀行借貸逆勢成長。在印尼方面,印尼的信用週期無須令人過度憂心,因為當地信貸普及率仍低,信貸相對於GDP的比例僅36%,在亞洲地區位居後段班。至於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由於民眾為了購買不動產而擴大借貸,使得銀行放款相對於存款比率上升。儘管兩國的信用週期確實需要主管機關多加注意,但兩國的信貸成長力道現在也已顯著趨緩。 貨幣政策的影響基本上,多數亞洲國家正處於信用成長趨緩的階段,與其擔心流動性過剩,決策官員更應聚焦信用需求疲弱的情況。但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是例外。 新加坡的貨幣政策並非以調整政策利率作為手段,且新加坡不動產價格已進入整理階段。相較之下,馬來西亞央行則應繼續避免鬆綁貨幣政策,以免房市週期出現過熱的風險。 過去幾年來,泰國負債顯著增加,但大部分是因為政府採取財政刺激措施,刺激國營金融機構擴大放款。因此,泰國房市過熱的風險有限。事實上,泰國商業銀行的槓桿比例僅略微上升,因為企業已降低對信貸的依賴程度。 同樣的,菲律賓私部門與金融體系的槓桿比例成長幅度亦甚低。韓國金融體系歷經大幅去槓桿化後,目前信貸成長已開始微幅復甦。然而,面對負的產出缺口、內需不振與名目GDP成長無力等挑戰,韓國官方當務之急應該是重振經濟成長表現。以泰國、菲律賓與韓國而言,金融穩定性惡化的風險不會是阻礙鬆綁貨幣政策的主因,且聯博認為三國央行在必要時仍有鬆綁政策的空間。
本資訊僅供參考,實際數據以官方公佈資料為準。 本站自當盡力為客戶提供正確的意見及消息,但如有錯漏或疏忽,本站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