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眼中國未來十年四大趨勢2019/07/05
John Lin 聯博集團中國股票投資組合經理
放眼中國未來十年四大趨勢
John Lin 聯博集團中國股票投資組合經理 2009年,聯博集團開始投資中國境內股票,也就是中國A股市場。這1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消費取代投資成為經濟成長引擎;國內股市進一步開放外資進入;中美關係也出現巨大的變化。... 有變,但也有不變的地方。其中一點是,儘管中國股市逐漸成熟,但散戶佔比仍是大宗,對經驗豐富的投資人來說,無疑是獨一無二的投資機會。 在聯博投資中國A股市場10週年之際,我們也為投資人探索中國未來10年的4大趨勢,以及這些趨勢對2029年的中國又有何影響。
經濟轉型,對潛力企業的定義也有所不同中國經濟已經度過爆發性成長的階段,2008年的名目GDP成長率達18%,但2018年則不到9%。除了經濟規模已經達到12兆美元而無法持續快速擴張之外,經濟發展逐漸成熟也是原因。 2009年,經濟成長的動能主要來自基礎建設與為歐美企業代工並出口的製造業。營運拓展越快的企業,業績表現越好。但隨著人力供給萎縮與薪資攀升,中國不再是低成本的世界工廠。愈來愈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委外製造,遷廠到越南等成本更低的國家。 但時至今日,斥資提升技術並打造能與國外知名品牌抗衡的高階產品,才是製造業、原物料與基礎建設企業能夠脫穎而出的關鍵。以三一重工等機具業者為例,目前已與日系與美系品牌並駕齊驅,進而搶佔中東與非洲的新市場。聯博認為,自動化已是現在的趨勢。 另一方面,中國消費者的所得水平也日益上升。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人均GDP約3,800美元,到2018年已增加到9,600美元,成長翻倍。正因如此,中國2018年GDP實質成長率達6.5%,其中就有超過5個百分點的貢獻來自於內需。此外,隨著中產階級不斷增加,因應相關需求的教育、運動服飾、高科技與醫療保健業者,成為市場後起之秀。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偏好也各不相同。年輕族群花錢比長輩更隨性;中產階級 ,特別是沿岸城市,則支持新興的中國品牌;相對地,勞工階級的收入增加後,傾向購買外國品牌。因此,投資中國特別需要豐富的在地經驗,才能解讀消費需求的些微不同,以判斷哪些消費導向企業能夠長久經營。
中國A股市場對全球投資人敞開大門由於過去投資中國境內股市的管道相當侷限,所以多數金融機構投資A股的比例尚低。聯博2009年進入A股市場時,外資必須符合主管當局的嚴格要求,才能取得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 (QFII) 的執照與投資額度。 2014年,滬港通正式啟動,外資終於得以不受執照或配額的限制,透過香港交易中國境內股票。2017年, MSCI宣佈將中國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的計劃,並且在2018年5月正式啟動,也公佈逐步增加中國A股的權重的時程。 隨著A股納入參考指數,許多外資紛紛加快腳步搶進。MSCI估計,2019年外資流入中國A股市場的金額就可能增加800億美元,而從開放滬港通與深港通起,至今年5月31日止,從香港流入深圳與上海的累積淨流入金額已達960億美元。 隨著外資與法人資金進一步流入A股,預計指數期貨與交換契約(SWAP)等衍生性金融商品也會陸續推出,創造新的投資機會。
中國散戶仍主宰中國A股市場儘管中國A股市場逐漸開放,散戶目前仍佔A股市場交易量的82%,因此市場波動度仍高且效率較低,深諳中國市場的投資人可望從中受惠。 舉例來說,2016年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只要是名稱跟川普相似的企業,股價隨之大漲,但其實營運模式與現金流並無太大轉變。這類型的價格錯置在中國相當常見,為熟悉中國市場的長線投資人帶來機會。
中美關係風起雲湧地緣政治也是中國這些年來的重大轉變。2009年,中國穩居全球供應鏈的核心,尤其是美國科技產品的組裝重鎮。到了2019年,美國產品長年委由中國製造的現象出現反彈聲浪,導致民粹主義崛起,將矛頭指向中國。隨著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關稅,又加強審查中國科技公司,中美關係已徹底轉變,甚至可能難以逆轉。 然而,即使中國受到總經或地緣政治利空所衝擊,擁有堅強研究實力的投資人還是能夠在龐大的A股市場找到避風港。舉例來說,儘管市場有貿易戰利空,但隨著豬瘟爆發,預計推升豬價,豬肉生產商可望受惠。
展望2029年將眼光放遠,聯博認為中國境內市場提供難得的投資機會。除了外資流入可望提振A股市場表現外,政府相關改革也有助市場健全發展,為擅長基本面研究的投資人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 對全球投資人而言,中國經濟升級與人民生活品質提高,彷彿1990年代的台灣與南韓。然而,中國的成長之路必然有所不同。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政府仍舊操縱著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各個環節。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中國在地緣政治舞台中舉足輕重,也勢將連帶影響中國企業。建議投資人選擇具有豐富中國股市投資經驗的基金管理公司,才可望掌握未來的投資契機。
本資訊僅供參考,實際數據以官方公佈資料為準。 本站自當盡力為客戶提供正確的意見及消息,但如有錯漏或疏忽,本站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